越南农村柴油价格-越南农村柴油价格走势
1.200亿之后再发100亿农资补贴!化肥价格高涨,原料告急肥企无奈
2.越南话的加油吗,汽油,柴油,机油,分别怎么说
3.石油价格是如何形成机制的?
4.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5.国家储备粮食可以吃多少年?
200亿之后再发100亿农资补贴!化肥价格高涨,原料告急肥企无奈
自2021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迎来了一波走高,而受能源价格的走高,肥企原料购买成本加大,化肥出厂成本增多,因而化肥零售价大涨。
而今年开始,受化肥出口第一大国俄罗斯出口受限影响,全球化肥供应短缺,肥料价格再一次全面走高,国内也受其影响,这让很多农民叫苦不迭,毕竟肥料成本走高,那用肥成本加大,利润自然会走跌。
01、一次性农资补贴来袭
为了减少农民种地的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利润,国家早在3月份时就发放了200亿一次性补助,其目的是缓解农资走高带来的负担,让农民收入得到保证。
日前,中央财政再次向种地的农民发放100亿一次性农资补贴,以保证夏收以及秋播生产顺利进行,提高农民种粮的热情。
确实,对于农民来说,如今肥料成本太高,俨然成为降低农民种粮热情的拦路虎。
尽管小麦、玉米价格确实迎来一波上涨,可化肥、农药、柴油、地租成本都在上涨,因而粮价增幅的部分利润早被上涨的成本挤占。
就实际来说,如今尿素采购成本已普遍涨至155-165元/袋,而往年尿素零售价才不过90-100元一袋,可见其价格肉眼可见般走高。
与此同时,复合肥价格也在猛涨,往年在110-120元每袋,可如今已涨至180-190元每袋,部分地区更是涨破200元。
以这个成本去购买化肥,农民每亩地的成本要高出80元左右,不少农民种地热情降低,对种粮的期待降低。
而在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之下,唯有保障国内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才能稳住粮食价格,因而国家这才先后推出3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助。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农资补助并非所有农民都可领取,鉴于很多农民将农田转租给种植大户,因而一次性农资补助下发给实际种粮者,包括种植大户、自有承包田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
因此,那些家里有农田的,但实际上转租或交给别人种植的农民,是领不到这笔补助的。
当然,大家也无需担心这笔费用会被克扣,一次性补助金会直接发放到一卡通内。
02、化肥价格为何始终居高不下?
有人问,国家与其斥巨资为农民发放种地补助,还不如下调肥料价格,这样农民的种地成本就会降回去。
实际上,官方自去年开始,多次出台政策稳定肥料价格,且对哄抬肥料价格者进行重点打击。
然而,受肥料原料成本走高的影响,肥企只能硬着头皮上调价格,部分肥企更是面临着破产危机。
去年时,受能源价格走高所致,尿素出厂价就从1700元每吨涨至3000元大关,而年底时受官方调控,再加上进入肥料需求淡季,尿素这才回到2300-2400元大关。
然而,自俄乌事件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涨,天然气、石油、煤炭首当其冲,这些都是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结果全球肥料行情飙涨。
据悉,从去年1月份至今,国际氨大涨220%,尿素猛涨148%,氯化钾涨了198%,磷酸二铵涨了90%。
当然,这其中也有俄罗斯、白俄受西方限制出口量下滑的原因,这两国是化肥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大国,光是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巴西去年从俄罗斯进口900万吨肥料。
而如今,我国尿素价格已涨至3200-3400元每吨,达到历史高位,其他肥料如钾肥、磷肥也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近期多家肥企面临停产威胁,主因是原料告急。
有消息称,部分磷复肥企业磷矿石库存告急,只能坚持10-20天,一旦无法及时补足就只能停产。
我国是磷矿石最大生产国,去年生产10289.9万吨,同比走高15.7%,出口38.13万吨。
而它作为磷肥的最主要原料,其价值巨大。
至于为何部分企业磷矿石短缺,还因磷矿石分布不均匀,湖北、贵州、福建储量丰富。
而随着磷矿石价格一路走高,多省限制了磷矿石外销,这使得部分肥企采购困难。
如六国化工就称,企业对磷矿石采购需求达100万吨/年,但今年只采购了5万吨,企业库存紧缺,面临停产威胁。
当然,其实不仅是我国为农民下发一次性农资补贴,其他多国均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肥料价格。
如印度下发6094亿卢比的农资补贴;乌克兰3月份就已停止肥料出口;越南官方为限制肥料出口,对出口肥料征收5%的关税。
不管咋说,农民面临的困难国家看在眼里,也积极行动起来,多次调控肥料价格,对囤积肥料者、哄抬价格者进行重点打击,且下发了多笔惠农补助,以保证农民种地热情,大家咋看?
越南话的加油吗,汽油,柴油,机油,分别怎么说
加油吗? ? d?u kh?ng? 文字:朵有空?
加汽油吗?? x?ng kh?ng 文字:朵桑空?
汽油 x?ng 文字:桑
柴油 d?u diesel 文字:有滴耶新
机油 d?u máy 文字:有梅 (我越南换机油越南人都是这么说的,d?u nh?t是润滑油,跟机油不一样的)
石油价格是如何形成机制的?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 随着世界原油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现在许多原油长期贸易合同均采用公式计算法,即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现货相当于期货而言,升水就是期货价格相对目前现货价格来说低,市场预期普遍看好,贴水则反之。,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参照价格并不是某种原油某个具体时间的具体成交价,而是与成交前后一段时间的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或某报价机构的报价相联系而计算出来的价格。有些原油使用某个报价体系中对该种原油的报价,经公式处理后作为基准价;有些原油由于没有报价等原因则要挂靠其他原油的报价。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基准油。不同贸易地区所选基准油不同。出口到欧洲或从欧洲出口,基本是选布伦特油(Brent);北美主要选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中东出口欧洲参照布伦特油,出口北美参照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出口远东参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东和亚太地区经常采用“基准油”和“价格指数”相结合定价,并都很重视升贴水。
(1)欧洲原油。
在欧洲,北海布伦特原油市场发展比较早而且比较完善。布伦特原油既有现货市场,又有期货市场。该地区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布伦特原油已经成为该地区原油交易和向该地区出口原油的基准油。该地区主要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其主要交易方式为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简称IPE)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场外交易。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可分为两种:即期布伦特现货价(Dated Brent)和远期布伦特现货价(15 day Brent)。前者为指定时间范围内指定船货的价格;后者为指定交货月份,但具体交易时间未确定的船货价格,其具体交易时间需卖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买方。
(2)北美原油。
与欧洲原油市场一样,美国和加拿大原油市场也已比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为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简称NYMEX)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也有场外交易。在该地区交易或向该地区出口的部分原油定价主要参照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尔出口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的原油、沙特阿拉伯向美国出口的阿拉伯轻质油、阿拉伯中质油、阿拉伯重质油和贝里超轻油。
(3)中东原油。
中东地区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欧和远东地区。其定价中参照的基准原油一般取决于其原油的出口市场。中东产油国出口油定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基准油挂钩的定价方式;另一类是出口国自己公布价格指数,石油界称为“官方销售价格指数”(“官价”,OSP)。阿曼石油矿产部公布的原油价格指数为MPM,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公布的价格指数为QGPC(包括卡塔尔陆上和海上原油价格),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为ADNOC。这些价格指数每月公布一次,均为追溯性价格。QGPC和ADNOC价格指数基本参考MPM指数来确定。官价指数是1986年OPEC放弃固定价格之后才出现的。目前亚洲市场的许多石油现货交易与OSP价格挂钩。从OSP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种价格指数受所在国政府的影响较大,包括政府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相应采取的对策。
(4)亚太原油。
在亚洲地区除普氏、阿格斯石油报价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APPI)、印尼原油价格指数(ICP)、OSP指数以及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远东石油价格指数(FEOP)对各国原油定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原油长期销售合同中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以印尼某种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另一种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计价公式为印尼米纳斯原油和亚洲原油价格指数加上或减去调整价;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原油,其计价公式由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我国大庆出口原油的计价则以印尼米纳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和亚洲石油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为基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参考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也参考OSP价格指数。
国际成品油价格体系 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此外,最近发展起来的日本东京市场对远东市场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随着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远东地区基本上所有国家成品油定价都主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4.石油现货市场国际石油现货贸易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产生而产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石油现货市场最初是为了解决石油公司炼厂产品同市场需要不完全相同的问题而产生的。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市场上出售或购进一部分产品以求保持自己的产品平衡。这一时期的现货市场价格是按合同价格(通常打一定的折扣或有一定的溢价)成交,对石油价格走势不产生什么影响。石油现货贸易量也不大。据估计,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现货贸易量大约只占总交易量的5%。
20世纪80年代以后,石油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市场结构日益多元化,市场供需参与者都增加了。石油价格较以前低迷而又多变。1986年和1998年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曾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海湾战争期间又快速上涨。由于传统的官价体系已不能反映发生石油冲击后复杂多变的价格变动,更多的石油交易商从价格固定的长期合同转向现货市场交易。1985年,通过现货市场进行的交易比例已增加到55%以上,具有规避风险作用的远期市场也有很大发展。
世界石油现货贸易市场的地方一般都拥有很大的炼油能力、库存能力和吞吐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贸易市场有:欧洲的鹿特丹、美国的纽约和墨西哥湾海岸、中东的波斯湾、亚太地区的新加坡等。
西北欧市场 西北欧市场分布在ARA(Amsterdam—Rotterdam—Antwer,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是欧洲两个现货市场中较大的一个(另一个是伦敦市场),主要为欧洲5个大国中的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服务。这一地区集中了西欧重要的油港和大量的炼油厂,原油及油品主要来源于原苏联,来自原苏联的粗柴油供应占总供应量的50%,另外还有北海油田的原油和ARA地区独立炼厂的油品。鹿特丹是西北欧市场的核心。
地中海市场 分布在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供应来源是意大利沿海岸岛屿的独立炼厂,另外还有一部分经黑海来自原苏联。地中海市场比较平稳,是这一地区重要的油品集散地。
加勒比海市场 该市场是一个较小的现货市场,但它对美国与欧洲的供需平衡起到了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市场的原油及油品主要流入美国市场,但如果欧美两地差价大,该地区的油品及原油就会流入欧洲市场,特别是柴油和燃料油。
新加坡市场 这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市场。尽管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它已成为南亚和东南亚的石油交易中心,主要供应来自阿拉伯海湾和当地新发展的炼厂所生产的油品。石脑油和燃料油在该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石油的消费大户,尽管美国的石油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它每年仍然要进口大量的原油,于是在美国濒临墨西哥湾的休斯敦及大西洋的波特兰港和纽约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国际油价6月30日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油价下跌对于普通民众与一般的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了首先,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好事,截至到2018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亿辆。中国目前企业所消耗能源巨大,油价的波动于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油价下降意味着燃油费支出减少,间接的减少了生活成本,可以略为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能源消耗型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型的行业,所以当油价下跌时,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第三。可以有效减少外汇损失,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对国外依存度高,如果过高的油价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失,使得国际贸易收支可能会产生失衡。
第四,当油价下跌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油价下跌,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降低,资金比以往充裕了许多,间接又可以带动消费、旅游等,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油价下跌也是有着不好的地方首先,比如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只要油价剧烈下跌并长时间维持在那里,该国未来可能还不得起债务,将会导致债务违约,委内瑞拉所欠中国的几百亿美元贷款就会产生违约。
第二,对于国内一些原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坏事了,油价下跌就代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意味着利润率的减少。
总结短期的油价下跌或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长期的一直上涨和下跌就不会是好事,产油国利润减少,造成持续的亏损,发达国家利益受损,就出现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原油价格,不可能让石油价格一直跌下去,小幅度跌落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国家储备粮食可以吃多少年?
国家储备粮食可以吃一年。中国的粮食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越南常年出口大米在650万到700万吨,其中出口的我国大约是45~50万吨,2019年是48万吨,不足我国大米消费的0.5%,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像越南这样的大米进口,是为了满足中国富裕家庭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即使中国不再进口越南的粮食问题也不大。
储备粮食种类
国家储备粮油,粮食储备是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项物资储备制度,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蔬菜、化肥、煤炭、柴油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