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今日油价

菲律宾的价格-菲律宾油价会下跌吗

1.分析货币危机的形成原因

分析货币危机的形成原因

菲律宾的价格-菲律宾油价会下跌吗

货币危机是金融危机的一种,是指对货币的冲击导致该货币大幅度贬值或国际储备大幅下降的情况,它既包括对某种货币的成功冲击(即导致该货币的大幅贬值),也包括对某种货币的未成功冲击(即只导致该国国际储备大幅下降而未导致该货币大幅贬值)。对于每个国家而言,货币危机的程度可以用外汇市场压力指标来衡量,该指标是汇率(按直接标价法计算)月变动率与国际储备月变动率相反数的加权平均数。当该指标超过其平均值的幅度达均方差的三倍时,就将其视为货币危机。

根据以往所发生的货币危机,经济学界出现了几种解释危机的理论:

1、对应于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产生了财政赤字导致货币危机的理论。其理论机理为:财政赤字的增加将促使通货膨胀上升,进而造成出口品成本上升、贸易条件恶化、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当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当局不能钉住汇率,同时,公众也能看到即将到来的崩溃,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降低,对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进行投机冲击,从而引发外汇储备的突然耗竭。

2、1992年的英镑危机,产生了国内外经济周期不一致导致的货币危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间经济增长周期的不一致所导致的一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内在冲突,是货币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一国采取钉住汇率制时,中央银行必须通过利率政策来保持币值的稳定,但如果本国与所钉住货币国家的经济周期不一致时,就会导致汇率与利率水平的矛盾,而当投机者注意到政府难以维持钉住汇率时,就会对该国货币发动攻势。

3、国外游资的冲击导致货币危机理论,可以解释90年代中期墨西哥的货币金融危机。该理论认为,在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但国内经济运行不健全的国家,往往会吸引大量的短期外国资本,这些外国资本主要是些专事货币与证券市场投机的游资。真正从事产业活动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非常稀少。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4、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导致货币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不当或体制僵化使宏观经济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进而导致汇市和股市暴跌引发的。根源在于东南亚各国僵化的汇率机制和脆弱的银行体系。

二、避免货币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货币危机固然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但货币危机并不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其中,制定适当的汇率政策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意义重大。

1、治理内部经济环境,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从根本上讲,对外来投机资本冲击的制动权在于实施正确的财政、货币及汇率政策,健全国内经济本身,提高国内经济的抵抗力。

货币政策要坚定,以防止货币进一步过分贬值。货币无休止地下滑,不仅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恶果,还会对借有外国贷款的国内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收支平衡造成巨大压力。另外,还要着重解决金融部门存在的弱点,在许多情况下,虚弱但又可能生存的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重建和再资本化,而那些无偿还能力的需要关闭或被强者所兼并。

在外币政策方面,要实行汇率目标区管理,增大汇率的弹性,以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在浮动汇率成为各国货币制度主流的大环境下,与一种货币保持紧密联系的汇率制度面临一系列问题:本币的强弱直接取决于被钉住国的经济表现;在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利率作为本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明显削弱;钉住汇率制要求本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将汇率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甚至出现与本国国内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严格的钉住汇率往往是以牺牲国内经济稳定来谋求汇率稳定的,在决定汇率水平的最基本因素 国内经济状况不佳时,汇率会有贬值的趋势,若不及时下调汇率,势必让投机者有机可乘,从而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资本帐户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不能操之过急。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对市场所在国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的经济,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一方面,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转效率,促进了资本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削弱了主权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便利了投机资本的流动,加剧了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因而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东南亚国家的实践证明:资本帐户过早开放,会使国内经济极易遭受国际流动资本的冲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