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今日油价

油价不做调整解析-油价不会再下调

1.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2.大庆油田的资料

3.2012年四川高考题政治,求分析过程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油价不做调整解析-油价不会再下调

分类: 社会/文化 >> 军事

问题描述: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急需~~老师布置的作文啊

解析: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采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采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政权更迭,根据国际法,开采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政权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从以上的分析看,美国要想如海湾战争后那样全面控制石油已不太可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战争由“速战速决”演变为长期战,绝大多数的国际石油市场人士对油价看涨。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密承认,一桶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美国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美国能源部估计,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

“要钱”策略难实现

美国还有一个保底策略,即让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掏钱支持其发动战争,并参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战后重建。美国的这种“要钱”策略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十分奏效。当时美国90%的花费都是由沙特 *** 、科威特、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分担。但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美国与法、德、俄等国的巨大分歧,美国此次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在军费问题上得到各国积极分摊的可能性大大缩小,“要钱”策略遭遇巨大阻力。在海湾战争中分担战争费用最多的沙特 *** 以“国内百分之百反对进攻伊拉克”为由,拒绝再为战争出一分钱。日本 *** 也已表示,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及舆论压力等原因,日本不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承担战争费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求美国给予补偿或经济援助,美国 *** 将为此付出300亿美元的花销,其中60亿美元为无偿援助。

即使美国最后如愿占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也会让美国焦头烂额。出于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和教训,欧盟已不太可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慷慨解囊。欧盟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战争的后果应该由战争的发起者负责。

如此一来,美国的“要钱”策略将会流产,从而对美国的财政状况造成沉重负担。开战前,布什总统对外公开的战争费用预算是500亿美元到610亿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预算,随着战争的拖延,国际上普遍认为,战争费用将超过7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2003财年美国 *** 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亮起红灯。

海湾凯歌不会重奏

自从布什发表公开电视讲话,声称“这场战争可能较一些人的预期更长、更为艰难”以来,投资者对买入美元变得谨慎,绝大多数外汇策略师预计,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战争结束后,美元将会在短暂上扬之后恢复下挫走势,原因是巨额的战后重建费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促使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经济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结构周期和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上行通道,而海湾战争只不过是给美国的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处在衰退与复苏的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不到2%恐怕还不仅仅是战争阴影惹的祸。经济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经济走势,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 *** 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 *** 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 *** 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 *** 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 *** 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三、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 *** 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 *** 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 *** 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 *** 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 *** 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官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 *** 》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 *** 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 *** 》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

五、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特 *** 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 *** 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大庆油田的资料

分类: 地区 >> 黑龙江 >> 大庆市

问题描述:

我们有作业,急用

解析:

dqsohu/daqing/1

大庆重组改制几年效果究竟怎样?一直为外界广泛关注的资源问题落实了吗?有着光荣传统的铁人精神还在延续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报组织报道组奔赴大庆,对大庆地区的石油、石化和炼化企业进行了系统采访和调研,力求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用跳跃性的笔法,对大庆地区重组改制以来的成果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扫描,对大庆的发展、未来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进行深入思考。

本系列报道分为8个部分:分别从大庆的历史贡献、整体协调发展、时代赋予重任、油气并举战略、外部市场开拓、铁人精神弘扬、百年油田创建以及机遇期内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报道。

历史选择了大庆,大庆没有愧对历史。审视大庆油田45年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人们不禁要问:大庆到底给历史贡献了什么?大庆到底为现实书写了什么?大庆将给未来留下什么?

在前不久《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集团位居第52位。从中国石油集团内部来看,大庆油田是支撑起中国“石油大厦”的顶梁柱。大庆油田的现实奉献,大庆油田的历史功绩,也将伴随中国石油的发展进程,载入世界石油的史册。

大庆油田是中国的“聚宝盆”。自1959年发现以来,大庆油田共发现油田25个、气田10个,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如果把这些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绕赤道近10圈。

一位老大庆人说,读懂大庆的历史不容易,因为它深邃、丰厚、博大。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才能诠释它。大庆的历史是一部物质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精神文明的历史。

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悄然崛起的国民经济期盼石油。但摆在国人面前的石油基础是如此薄弱:建国初期,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等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圣灯山、石油沟2个小气田。“中国贫油”似乎已成定论,偌大的国土真就没有石油吗?

、果断作出“石油勘探重点由西部向东部的大转移”的战略决策,松辽盆地成为重点“突出方向”。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以全新的理论引导千军万马,进军松辽。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的突破,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随后进行的大庆石油会战,则彻底改变了中国石油“贫困”的局面。

《亚洲财经》杂志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这个功劳,主要归功于王进喜。他正是毛主席派到北大荒找石油的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那个时代伟大精神的缩影。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是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大庆精神大庆人。大庆给我们的历史贡献就是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经历了劫难的人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大庆油田发现后的十几年间,一批新油田相继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八位。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在此前的两年,大庆油田就开始进入年稳产5000万吨的历史。

这一稳,就整整稳了27年!

大庆油田从1976年到2003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间,正是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步入正轨,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石油工业的地位愈显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大庆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业,被历史推到了前台。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在随后的5年间,国际石油政治风云突变,时时刻刻考验着中国石油。适时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石油大家庭。

在这个脱胎换骨的重组改制大潮中,生存在松辽盆地的“一奶同胞”分开分立,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公司分开运行。大庆油田面临新的考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庆局、大庆油田公司与时俱进,探索持续有效发展之路,谋求建设“百年油田”之道。重组改制至今,大庆局实行“三改一调整”,拓展外部市场。目前大庆局外部市场收入已占总销售收入的1/4以上,并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了平稳过渡,打牢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庆油田公司全面实施“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发展战略,主营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纳税大户。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地区石化产业在松辽盆地壮大起来。

“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一位老石油人无比骄傲地说。45年来,大庆油田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三低”油藏滚动勘探、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和运用、聚合物驱等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有些还是世界绝对领先。如水平井技术的突破,使得大庆的钻头现在能沿薄至0.7米的油层前进几十米甚至几百米。

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在发展。胡 *** 同志曾经说过,大庆不仅为国家生产了十几亿吨原油,还为国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科技骨干。

大庆用石油支撑了共和国经济大厦,其前进的动力就是大庆精神。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牢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王启民说,“铁人”精神是不朽的。理解大庆精神,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中,“铁人”精神也要不断创新发展。

大庆的历史是大庆人写的,大庆的历史是中国石油人写的。在国际油价风起云涌中,在油田科学调产的战略选择中,在重化工格局的建设过程中,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中,大庆油田更感到历史的重任。

让历史告诉未来。

引自——中国石油报

2012年四川高考题政治,求分析过程

该题有一定难度,不知您是哪个省的呢?

解析:图形题一定要准确理解题意,吃透已知条件。

已知汽油和汽车为互补品,那么油价上涨,则汽车需求量下降,可推出汽车价格下降。

A项汽车的需求量增加,不对

B项汽车的价格上涨,不对

C项汽车的价格上涨,不对。

综上,答案为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